百度验证 百度联盟 百度站长 钓鱼APP 网站排行榜 百度安全联盟 安全联盟 顺义钓鱼网百度验证 搜狗验证 百度验证 站长统计

京郊钓鱼网,钓鱼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450|回复: 6

状态调钓浅谈(转)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9-7 22: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引述
“悬坠钓法”风靡大陆已经十多个寒暑,其间,各种调钓理论,可谓五花八门。凡尝试过悬坠钓法的朋友,不论您涉足深浅,其实无意中都已经在运用一种最基本的调钓方法,那就是控制钩饵的水下不同状态来应对变化的鱼情,即本篇所谈——状态调钓法。
以往大家所喜闻乐道的所有调钓方法,不论其着眼点在哪里,最终都会涉及到“状态调钓”的简单内涵。只不过有人意识到,有人还限于巧合,有人直接运用、有人愿意绕弯儿罢了。以往如:双钩离底、一触一悬、一拖一触、双钩拖底、8字环触底、活坠、跑铅等等形容施钓状态的一般叙述,都应属于“状态调钓”的本质范畴。也有钓友认为:不同情况下的调钓,实际上是掌控双钩饵在水下的“摆放位置”,来应对不同鱼情,我觉得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所指的调控区域不同。
可以说,状态调钓是钓友们根据不同鱼情水情实践,及中鱼效果等方面的经验,所采取的最直接、也最惯用的实战思路、方法之一。
    今本人斗胆,想就状态调钓的整体轮廓,原理步骤等方面,作一集中探索,希望能对感兴趣的钓友有所助益。
二、影响状态调控的系统参数
1、浮漂
浮漂是浮体,入水后所受浮力除克服自身重量外,还具有不同的“承载力”。随材质、体积、漂型等不同,池钓成套浮漂一般分1-8号不等,最常用的是1-5号,号数越大,固有承载力越大。此“承载力”实际上就是钓友们通常所说的浮漂“浮力”,却也是大师们最初创造“剩余浮力”这一新词汇时的“动态意义”所指!
    但是,我们控制钩饵状态所使用的,基本是经过钓组配铅初设调目后,浮漂静态的“剩余载力”,其大小,仅等于水上剩余漂尾的纯体积排水量!因为“调漂”后,浮漂整体已经处于平衡失重状态,不需要再考虑漂尾的密度和自重问题了。换言之,我们调整状态所运用的“剩余载力”,一般仅与漂尾的体积、直径相关(体积关乎排水量,直径决定动、静态的浮漂行程),而与漂号大小无关。漂号大小影响的是系统动态特性,即——由浮漂号数、浮力的不同,以及调钓状态的不同,使得浮漂的上牵制力(即动态剩余浮力)不同,会导致线组状态不同,从而最终影响到实际钩饵状态!这些更深层的内容不在静态平衡原理分析范畴,搅在一起容易造成混淆!因此,可留以后有机会陆续再谈。
    在这里之所以强调浮漂静态“承载力”、“剩余载力”、及动态“上牵力”三者的概念区别,及其运用范围,目的是不想将钓界长期以来某些以讹传讹的模糊认识扩大化,希望钓友们理解。

2、系统参数
①线组 钓线的比重、粗细、切水性、柔软度等,对实际状态判断具有影响。比如说,现实中的“子线支撑力” 或“母线支撑力”,如果漏失考虑,则容易产生状态上的谬判。
主线、子线的扭曲变形(有时子线甚至已呈“麻花”状),及风浪水流造成线组弯曲等,都会影响实际状态判别和信号传递,这一点,钓友们都有实际体会。
②饵重 饵重对悬坠钓组的状态影响比较直观,以前也多见分析。“台钓”引入初期,就有钓友对其“以饵代坠”方面深有探究,甚至被定义为“台钓”的主要特征之一。实际上,饵大小、比重、溶散度等,都对实钓状态具有更随时,和更深层的影响,是个大的状态变量,因此常被有经验的钓手们作为辅助调整“工具”来运用。
③钩重 钩重对钓组状态的掌控,非常关键!有些钓友不太重视每次对实钓钩重的秤量,甚至根本忽视钩重在平衡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这在状态调钓中是不可取的!
简单说:我们一般所指的“调目”平衡系统,是在有双钩重量参与的情况下形成的。而底钓时,钩饵一旦触底,其“重量”即会被池底承托,钩重这一配重参数就会逐渐脱离原“调目平衡系统”,浮标会恢复所失钩重的“浮力”。钩饵触底程度越大,脱离就越彻底;钩重越大,对原“调目”改变越大。因此,要想清楚判别底钓状态,钩重参数不能忽视。
④8字环重 8字环的重量和它更深层的实用意义是近年来才被钓手们探索和运用到的,很多朋友也许以为它只是个起连接和释放子线扭力作用的一般配件。其实除此之外,小小8字环在实战中另有重要派场。
⑤系统四段论 既然提到了8字环,就会联想以前,钓技研讨中一般认为,线组系统是由浮漂以上的压水风线、铅座与漂座之间的母线和子线三部分组成的(把8字环与铅座看作一个整体),即系统三段论。
近年来引申和实践8字环的另类用途后,钓界又有了“四段论”的新说法。即系统可分为风线、铅座和漂座之间的母线、8字环与铅座之间的主线、8字环以下的子线四个部分,即系统实战四段论。
⑥其它因素 如表面张力对浮漂的影响、水流对风线水线的影响、风线压水与否对调钓目数的影响、虚底情况、主线伸缩性对钓目的影响、吃水性和水温变化使浮漂浮力变化而导致的影响等等,不再细谈。
三、“状态底”说法
大家在水边一定遇到过,针对不佳钓况,有人求助、有人指点的场面。这在钓鱼人中应该不算希奇。 但我却不止一次地听到,指点迷津的“师傅”们嘴里说出同样的一句话来,那就是:“你没找到底”。奇怪了!难道那么多钓友真的初学到不懂探底的程度吗? 细究起来,一种可能是那位钓友确实忽视了钩重、饵重、饵态等重要参数的分析判断,虽然以为是在钓底,实则瞎钓。第二种可能就是师傅们所说找“底”的概念不同。
近年来,不少钓手习惯所称的“找底”,多数是指每次开钓之前,找准“状态底” 的意思。即大家常说的轻触底(长子线钩饵拖底,短子线钩饵轻触底),即所谓一拖一触状态。曾听有人把不同的正确底浮钓层称作“鱼底”,这是另一码事,有点故弄玄虚了。
个人以为:“一拖一触”仅是底钓双钩饵的一个基准状态,并不宜牵扯理论上的“灵钝”概念进来,它只是一般鱼情水情条件下使我们作到心中有数,稳定钓获的一个状态控制“基点”而已,随后才是根据鱼情的双向变化,钓目可高可低,双钩可悬可拖,甚或浮钓与跑铅等等,一切依鱼情而掌控。
四、基本调钓原理、方法
1、调目设定
调目设定方法以前有不少口诀流传,如:调4钓2、调几钓几、双饵调平水、单饵调漂等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但我们最好能够清楚理解这些方法最初的设计思想,及实钓状态特点,做到心中有数。
①“调4钓2”,是当年廖心阳肖春平两位前辈为配合仅有的“东峻钓饵”,在大陆推广悬坠钓法时所采用的一种简单明了、行之有效的教授记忆口诀。“东峻钓饵”的比重特点是,搓饵的单饵重量约压当时流行的7目软尾达摩示标1~2目,针对的鱼情多为较大的鲫鱼。如果排除用饵超大超小等特殊因素外,“调4钓2”底钓时,双钩饵的状态应该是在“一拖一悬”或“一触一悬”之间(即“单立”状态)。
光阴无情,技术演进。如今,浮漂形状材质、饵料比重大小、上饵方法不同、鱼种丰富、水域环境、钓组钓法等等条件的改变,如果新钓友们再不问因果,一上来就照搬“调4钓2”原始口诀来实施调钓,则底钓双钩饵的状态结果可能有:
A、双钩离底,钓不到2目——原因是饵比重过轻(或饵型过小,如拉饵),双饵重不足以压下2目示标,因此挂双饵后,茫然不觉,很可能永远钓不到2目,找不到底;
B、双饵压底——如果饵重过大,压目过多,甚至单饵重就足以压下全部剩余示标,此时若依然采用“调4钓2”并追求“单立”状态已经不可能了。随所用饵重不同,短子线钩饵压底程度不一。
②“双饵调平水”,这是一种根据实钓饵重来设定调目的方法,去掉双饵后则为实际调目。此法推行较早,优点是入手就考虑了饵重参量,尤其是对使用空心粗尾浮漂和很大很重的钓饵而言。假如个人上饵技术非常熟练,每次抛竿可以钓得比较“准确”。最早推行此法时,宣传的是“双饵调平水,钓1目”。从原理上看,其钓组应该是在下钩触底,上钩悬底状态。比较适合重饵钓生口鱼等情况。缺点是:假如一味追求单立状态(比如就钓1目),钓组则显得过于“灵敏”(呈饵动标即动趋势)。虽然此法被很多江湖钓友应用于重饵钓大型鱼种,据说收效也不错,但不稳定的钩饵水下状态,客观来讲并不太适合老鱼、猾鱼癖性。遇到水底不平或有风浪水流情况,也不利于钓组稳定。总之,认识不同,钓目可随机增加,状态灵活掌握为好。
③单饵重调漂法。挂单饵调漂,主要是从追求“一拖一触”基准状态而衍生出的一种实用调钓方法。一般挂单饵调3、4目左右,钓单饵调目高1目。此法入手简单明确,在每次出钓饵重使用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基本能做到浮漂剩余浮力恰当预留,“轻触底”状态基点找得也比较简捷,且适用鱼情、鱼种及各类型浮标的范围较广;缺点是每次上饵大小要尽量熟练一致,用饵重量变化后,需心中有数。
④调漂尾目数的一半,钓调目的一半。此法出发点是考虑使用各种类型软硬尾浮标的一种折中调目设定方法,优点是简单易行,剩余浮力预留适中;缺点是相对粗糙,用饵方面应有一定前题。比如用一支15目硬尾浮漂拉很轻的小饵,显然就不能照搬了。
上述四种流传的调目设定方法,“调4钓2”,是根据最初的特定饵重、鱼情和浮漂,并考虑悬坠新技术推广,而采用的简单入门口诀记忆法;“双饵调标”,则是优先考虑饵重参量,并倾向于追求一触即发的“灵敏” 钓组而设计的时尚性调法;第三种“单饵调标”,是在“竞技”运动发展后期,针对软硬尾各种浮标、不同比重的饵料、上法,从漂尾剩余浮力适当运用角度,尤其是“状态底”概念的流行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而衍生出的一种实用方法;调一半钓一半,概略地说,主要是针对五彩纷呈的不同漂型漂尾所采取的调钓简捷入手形式,关键的运用还有待于通过观漂知鱼后的经验变化。饵重大约压目应控制在一半漂尾范围,过轻找不准底,过重难以顾及状态等。通晓原理后,钓目可随机变化。
    调目设定,这一即基础、又至关重要的问题,历来是众钓友关注热点。自从浮漂剩余浮力概念提出,并实践运用若干年后,关于调目设定问题,已经有了比较本质的实战权衡依据。如:调目设定越高,浮标上牵力预留越大,牵控实钓钓组的能力越大,信号跳跃反弹趋势越强(顿感越强)。如果结合一定的钓目,抗非鱼口下行干扰的效果越好,比如“调高钓高”时,鱼游动干扰水流和乱鱼盗饵蹭线等假信号,在足够的上牵力制约下,浮漂不致轻易下沉,而所配合的较高钓目,却可以把子线张度释放,钩饵比较自然,也不会影响鱼吸饵时有效信号(一般是小顿口)的显示等。
而调目设定越低,上牵力越小,浮漂下行相对容易。因整个系统的质量大了,在鱼口够大时可以起到“放大”下行幅度的作用(质量大,惯性力就大)。另外,当今漂尾不论空心实心,下粗上细的锥形尾居多。调目越低,剩余漂尾的直径越小,信号幅度因此得以放大。但调目越低,配铅越大,系统入水体积也大,水阻就大,钓组克服静止惯性启动起来越难。这对于冬春季节,轻、弱的鱼口条件来说,信号会变得软弱无力甚至反映不出来了。而鱼游动碰线撞饵等下行假信号反而会被夸张放大,所以有经验的钓手这种情况下不会把漂调得过低。另外,钓点虚底、大风水流易淹没标尾等情况,调目低都不太适宜。

综上简述,调目设定基本遵循浮漂上牵力适当预留、运用之思想主脉,再根据实际鱼情水情经验把握系统配置如:不同水深(水较深时,为加强线组上牵力,保证线组信号传递,可适当增设调目或换大号标);不同鱼情(如冬季小漂轻坠钓张不开嘴的鱼,线组不易拉直,适当选择调目或换细线克服;而夏季生口鱼情,为速度或制乱等方面需要,则可用大号漂等);线组粗细(根据线组粗细选用合适的漂号来保证线组的张度很关键!比如很粗的线组用小漂,母线不直,信号衰减殆尽便是个大忌);表面张力(水面污浊或低温导致的张力影响,可适当增设调目或用其它办法改善标尾亲水性)等等。
总之,调目设定至关重要!我们面对的客观因素往往是综合的,所以调目设置不能机械!感悟原理,减少盲目,经验积累及系统配合等方面,都与实践密不可分。
2、秤重与找底
①探底 以硬尾10目浮漂为例:可先配重铅直接探底(浮漂出水多少随意),此时铅坠是触底的。此法的好处是:在不能参考周围钓友水线大概长度的时候,可以做到尽量快速找底;并能借机在钓点周围多抛几竿来了解大致地形(注意别把钓点周围的鱼砸跑)。
②调漂 下拉浮漂约1.5~2倍子线长度(这样可做到尽量趋底调漂,减少因调、钓水深不同所导致的误差),逐渐减铅,假设空钩调至4目。
③秤钩重并了解无钩调目 去掉子线双钩,看浮漂目数。假设是6目,则说明两钩在“这个 目数下”压两目,或单钩压一目(各种漂尾目数长短不均、粗细不同,现场测定压目较准),无钩调目是6目……
④秤8字环重 剪掉8字环,看浮漂出水目数(或提前在家里用调漂桶大概秤出钩重和所用8字环压目范围也行)。比如美式9号8字环,一般可压细尾漂4~5目左右,其“重量”不可低估的!到此,前期工作基本完成。装好8字环和双钩(钩距假定两目漂尾长度),即为“心中有数”的“调4目”……接下来:
⑤秤饵重 不动浮漂,趋底情况挂实钓单饵或双饵,看悬浮饵重压目;假设双饵共压2目(还可观察饵的大概化散速度)…前期准备工作则全部完成。
⑥找底 上推浮漂约0.5~1倍子线长度,下钩挂较黏的包钩圆饵抛至钓点,移动浮漂直至调目(即4目)。此时,下钩基本落底“失重”。接下来,上推浮漂两目(是记忆的钩距长度),挂实战双饵开钓。此为下钩拖底、上钩轻触底——即状态底基点的找法钓法之一。可再归纳为:“下钩单饵找底钓调目,上推浮漂钩距距离,双饵实钓”。(注意:此方法饵重压目应在剩余漂尾范围内,饵过重此法不宜)
状态底找法钓法,不限一种(单饵重调钓法也是快捷简便的一种),初期训练还可以根据钩重饵重来进行状态的分析预断。(即:一拖一触状态 = 空钩调目+单钩重-单饵重)如本例中:下钩完全落底“失重”后,原“调4”系统便会恢复一个钩重(1目)的升力,变成“调”5目。而上钩的饵重也正好是下压1目,则可预估出一拖一触状态时,实际钓目应在4目,即上钩饵重把下钩脱离系统后“调”5的漂尾又压下一目的位置,上钩正好轻触(以上分析,没有考虑长子线“支撑力”的因素影响)。如此,随便一找,只要钓目在4目周围,即为轻触底基点状态附近。
大多数情况下,状态底没必要一定非找得特别准,完全可以根据实钓鱼情和系统条件随机把握。其中,经验也占很大的比重。说白了:熟练之后,调钓应是一种非常随意的自我感觉,因鱼而变,才能越钓越轻松。
3、根据鱼情的双向状态变化空间
前面说过,钩饵“一拖一触”状态,只是个调钓基点。标座两边外侧设置的两个“多余”太空豆,就是为了倒换记忆不同位置的工具。根据鱼情,浮标随机上下移动,都可以靠外侧的太空豆来记住各点位置,必要时改回原状态或进行反向变化。
①“钓低”的变化空间
假设遇到生猛鱼情:说不定在您正试图找“底”时就已经连口吃上了,怎么办?没那么多讲究!开钓!一般生口鱼情,只要不是太密太乱,经验的说法是钓“灵”点好。比如从状态底位置来说,可采取适当下拉浮漂,改钩饵为一拖一悬(钓4~2目之间)、一触一悬(大约在钓2目附近),甚至两钩离底(上述假设条件下,当钓到2目“以下”时,双钩已经开始离底了)。另外还可以根据浮漂的下拉距离来掌握双钩离底高度,即使您只顾钓鱼时间一长忘记了现在到底是在钓哪个水层,也可以通过观察基点太空豆和目前锁漂太空豆之间的距离,随时明了所钓水层。
由“基点”到“钓低”的变化过程,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根据鱼情鱼口逐步确定的。比如:从基点钓起,吃口很猛,提竿后发现有中途跑鱼现象,则可先下拉浮漂一目两目试验,如果情况好转了,证明判断对路。接下来为求速度,可以依经验逐步提高钓层,或者直接钓浮。而当您下拉浮漂试验时,跑鱼率或提空率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加剧了,甚至口也稀了,则说明鱼大概比较认底,这时可以往反方向(即推高钓目方向)试验寻找。
从状态底基点开始逐渐“钓低”的过程,实际上是水下双钩饵状态从一拖一触,向一拖一悬、一触一悬、直至双钩离底的变化过程;即双子线越来越绷紧(将钩饵逐渐被提离水底)的牵制过程;结合浮标信号反映时机而言,也就是钓组从“钩动标后动”逐渐过度到“钩动标即动”(不管是不是鱼口所为)的信号传递速度提升过程,简单明了,没什么多余弯子可绕。目的则是为了适应即时性的鱼口,或提高钓速、克服假底等方面的需要。
上述生猛鱼情,只是特例。慢鱼、摸不着口的猾鱼等,有时也需要钓低寻找,生口鱼也并不一定次次钓“灵”就好……所以“变化”二字,说起来冠冕堂皇,而实践中,说不定就是“试探、搜索”的代用词罢了。试对了您就小爽一把;试错了也是经验。

调漂



状态调钓浅谈(下部)
②“钓高”的变化空间
“悬坠钓法”钓高的变化空间可以说更为广阔无限!意义也不象某些“规矩”派钓友想象的那样死板、教条。
有钓友习惯把“调几钓几”规定为“不灵不钝”状态。然而一旦明确了状态调钓的基本原理后就会发现,随我们每次所用钩重、饵重和钩距等参数的不同,“调几钓几”实际上会有多种状态存在!比如饵料重了双钩压底;钩重饵轻则容易一落一悬等!
实践中显而易见:“理论灵钝”与状态调钓及实战鱼口配合理念具有本质区别,“灵钝”只是人为的理想定义,而实战调钓则是动态和综合的客观体现,不宜混淆…“悬坠钓法”也仅仅是个阶段代名称而已(在**只是简单的“池钓”)!不敢打破人为“悬坠”词义的界限,甚至不敢跨越人之初“以饵代坠”的界限,等于自缚手脚。任何钓法,本质同宗。只有勇于探索,才能不断拓宽新视野。
咱不说鱼情,仍以前述假设:10目硬尾浮漂,空钩调4、无钩调6、去8字环调10,单饵重压1目为例,慢慢分析钓高空间。
A、无钩调目——即上钩落底状态
从双钩一拖一触状态开始,上推浮漂,钓到几目时短子线钩饵才会完全落底呢?原理上是6目,即“无钩调目”。试想,一拖一触状态时下钩已经拖底失重,上钩从4目轻触底状态到完全落底“失重”,浮漂要恢复两目——即一个单钩重加一个单饵重的压目浮力,才算达到了“无钩调6”这系统固有的另一平衡点,上钩才基本不受系统牵制了。此时,下钩拖底、上钩落底,长子线跨步或弯曲,短子线趋直。
B、无钩调目到8字环触底——双子线逐步弯曲过度阶段
以前有钓友说,钓到无钩调目或高出1目铅坠就落底了,这是没有把握的!事实上,双钩与系统之间并没有脱离牵绊,双子线对系统的“支撑力”(或曰实钓系统中“风线”对钓组的牵制力)是事实存在的!随所用子线的粗细、软硬、长短不同(或风线压水与否),“支撑力”大小不定。我们尤其不应忘记的是:从钓无钩调目时短子线基本趋直(此时长子线已经参与支撑);到上推浮漂双子线“支撑力”作用使视觉钓目继续升高;再到“子线支撑力”僵持、上推浮漂示目不变;然后子线暗中逐渐弯曲躺底最终8字环触底,示目继续开始上升这一过程,我们在主线上起码要将浮漂上推大约一个短子线长度的距离,才能基本达成!
也曾有钓友介绍说:无钩调平水钓1目能钓“躺铅”,这说法更没谱,实际上8字环离底大概还有十万七千里!验证起来不难——我们可以无钩调平水后挂双钩先钓平水,此时双钩落底但坠肯定是悬着的,而且短子线趋直。再上推浮漂并记住示漂到达1目时您所上推的距离,离一个短子线长度还差多远?自然能明了铅坠所处位置。
由双钩落底到8字环触底这一过程,浮漂大约要上推一个短子线长度的距离,此过程水下暗中发生的正是双子线逐渐弯曲最终躺底的状态变化过程,利用价值很大!比如对付频繁钩放过的猾鱼,或专等大鱼时,这一状态范围都可有效运用。在8字环触底之前,钓组依然处于悬坠状态,并不“迟钝”,无非是钩饵更趋自然,信号反应滞后些而已…
C、8字环由触底到落底
8字环触底时,视觉钓目假设在7-8目左右,此时继续上推浮漂,钓目会接着上升。8字环的重量我们已经称量过了,可以压4-5目漂尾,也就是说:钓目从7-8目要再向上升4-5目高度,8字环才会从触底变为失重落底状态(10目漂的肚子恐怕已经露出来了)。而此时,铅座以上线组与浮漂约10目之间,还有一个摘除8字环时的“相约平衡”前提在,故8字环即使落(躺)了底,铅坠却始终是直立的,而且其重量还完全被浮漂平衡着……那什么时候才会形成“躺铅”呢?从平衡原理分析可知:浮漂上升接近“浮心”点,几乎翻倒水面时,铅坠才会失去浮漂的“浮力”牵引而躺倒。
D、系统四段论实战探索——提铅的技术运用
上述分析,8字环触底后,钓组好象已经处于“大钝”状态山穷水尽了?非也!钓鱼人最忌花拳袖腿,也最怕因循守旧。事实上,提铅技术的运用在北京钓手中已经有数年时间了!
比如:在正常悬坠钓底时如果发现中途截口动作较多,提竿常空,则可以把铅座上提一定高度(一般二十公分左右随机),这样可以加快铅坠以上线组的第一下摆时间(立漂时间);增大铅坠以下第二下摆摆幅,减缓二摆速度,会较利于中下层鱼截食。这种钓法实际上也是在改变双钩饵的状态,只不过不是静态状态,而是钩饵下沉过程中的运动状态!也应属于[状态调钓]中相得益彰的辅助变法之一。同时还是专钓截口浮鱼的另类实用方法之一,即所谓“动态浮钓法”。
除此之外,提铅还可作为边底钓边更有效地搜索鱼层的工具。提铅钓底中,当发现某一水层鱼截口较密且命中率较高时,如果想钓浮,即可直接拉漂浮钓该层附近(根据降讯出现在浮漂哪一目数来经验判断水层)…
提铅除上述减缓钩饵下摆沉速的作用外,还有改变“子线”长度的实际功能,因此还可以灵活运用于纯底钓。一般经验:子线短,信号传递及时;子线长,信号反应则相对延缓。从某种角度说,也可以作为系统“灵钝”的辅助调整工具(比如:有口空枪,虽然因素多多,但提铅高度增大一点,缓解一下信号传导时机,或许立刻见效...);另外,提铅还可以作为针对大小不同鱼种的“子线长短”随机调整变法之一。
接本小节主题,8字环触底时,若提起铅来(比如十几公分),钓组状态会有什么改变呢?最直观的结果就是,底坠重新恢复了悬坠,系统的灵敏度会从“大钝”状态一下子不知提升多少倍出来!试想,系统主平衡还在由铅坠(8字环实际也还在其中)、线组和浮漂之间维系着,此时8字环等于被分离出来当作一粒小铅用了……鱼吃饵拉动触底的小小8字环带动悬坠系统要比拉动触底后的整个8字环底坠省多少力?若再发挥一下,8字环没触底之前也可以随时采取提铅战术,把8字环分置出来,那“其前、其后”的状态变化空间究竟又扩大了多少?各位钓友自己分析可知……
[提铅技术运用的数年间,有钓手曾经表示,“提铅技术不可滥用”!其所指何在呢?我看多在鱼情和钓法上的不同。比如针对密度较大的鱼情而又实施“压底钓”时,为了控制鱼群在底部稳定吃食,原则上就不宜提铅,否则接口过多饵料中途抖散容易引高底层鱼,乱了阵法。况且,底钓用漂多为长身短尾型,其特点是降讯行程快而短,用它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钓组能够排除干扰快速击底,并不适于观察过程。此时若提铅,则两厢矛盾了。假如是针对密度不高,且由于水温、溶氧原因,有些离底的鱼情,采用竹脚短身硬尾或长脚长尾-能兼顾过程的浮漂,同时再配合提铅,获鱼机率则会大大提高。 再如,纯“过程底钓”、“动态浮钓”或“节奏浮钓”时,提铅机会相对更多些。总之钓法不是一味,一切依鱼情活用。]
E、“跑铅”我见
首先,需重申一下“跑铅”的含义问题,以前大家所谈“跑铅”,其解释多指铅坠在线上“跑动”之意。其实这很片面。最早北京钓手们所用之“跑铅”钓法,其“跑”字的含义是指唱歌“跑调”的“跑”,做事情“跑了规矩”之“跑”,既指“跑了悬铅状态”之意,非仅“活铅”局限意义。
以往大家谈论“跑铅”,多认为鱼拉动钩饵瞬间,铅不动而通过母线在铅中的滑动直接拉动浮漂,而且认为要拉动整支漂的“浮力”才行,这种认识,有点刻意!如前所述:8字环躺底后,浮漂已经升到尾根,而整个铅重还完全被浮漂牵引着,浮漂也呈直立状态。 再假设:去8字环调平水再加环加钩钓1目,8字环应该躺底。直立的铅座下方与躺着的8字环紧密接触,线与坠孔间的摩擦阻力很大,鱼吸饵拉动8字环,此时即使打开铅座上方太空豆,若想在铅座不动的前提下直接瞬间拉动呈直角弯折的“穿心”主线,可能性很小!所以我分析,坠动后才引起漂动的成分居多,尤其是送漂漂讯情况。
联想传统抛竿活坠组钩钓组,鱼吃饵多是死钩,看竿尖子动了即使慢腾腾提竿也多数跑不了,什么道理呢?坠越重,鱼唅钩移动时会有更大的阻力,“重坠”相当于帮助我们提前完成了最初的刺鱼动作,鱼中钩吐不出来了才会使出拼命逃窜的蛮力道来拉动几十米长的粗线而带动抛竿竿尖。正因为有这种事实存在,所以抛竿组钩有人主张可用死坠也就不足为奇了……抛竿盒饭钓鲫鱼,也有重坠先行刺鱼的同样原理,死钩情况居多,较少活坠一说……最接近分析目标的还有手竿传统短子线卧钩底坠(死铅)钓法,如果调钓合适,信号点、送都有,中鱼率并不低(尤其在大风浪等情况下优势明显),为什么?
所谓“跑铅”钓法,事实所指的是“非正常悬坠状态”的一切活用方法,实际对应的大概有三种鱼情:一为猾鱼、二乃小杂鱼过分捣乱、三是风浪水流定不住浮漂……
第一种猾鱼情况。如果考虑的仅是钩饵隐蔽性,不让猾鱼起疑,那直立底坠和所谓“活铅”牺牲灵敏度就没什么积极意义了,依靠提铅技术可以大大改善灵敏度,而隐蔽性未减。假如直立底坠存在着无意识主动刺鱼价值,则另当别论,死铅或许优于活铅!
抛竿爆炸组钩与盒饭钓法,空钩刺鱼原理居首,如果我们试图借鉴的话,饵状态配合也很重要。
第二种为逃避小杂鱼干扰而用“跑铅”。被动看,其出发点本身就有舍弃钓组灵敏度眼不见心不烦、等目标鱼吃死我再提竿的架势,不分析也罢。
其实,上述两种被动“跑铅”,存在着另一层主动性原理在内,那就是重坠快速穿越截食乱鱼水层而直击底部的积极效用!生口快鱼或滑鱼,跑铅击底钓,您觉得行吗?
第三种水流定位“跑铅”。实践过的朋友应有体会,除非鱼胃口好、前赴后继的吃法,否则中鱼效果受限。
围绕上述三种情况研究“跑铅”,有人试验用极小的漂来钓,目的是想象中鱼拉动穿心主线及拉漂时可以更“省力”,出发点肯定是对的。但再省力,鱼拉动小漂的全部“浮力”也比仅仅拉动大漂经过配重调校后的“剩余浮力”要费劲得多!如果仅从鱼拉动省力角度,用根牙签儿作漂,效果应该最好……假如从增大刺鱼阻力,被动等鱼主动刺鱼的角度考虑,大漂反而有利!甚至还可以干脆去掉浮漂,采用活坠绷竿尖钓法,实际效果也许更好……
以往所谈无钩调平水钓2、3目之“跑铅”,8字环最多刚刚触底,8字环和立铅的重量还完全被浮标牵引着,此时即使打开铅座上方太空豆,也不大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瞬间走线。
分段置铅的方法也被不少钓友实践运用过,我感觉这倒是个开拓性的实战思路!但如何才能彻底摆脱“钓法”的局限束缚,从本质上研究问题呢?针对风浪走标情况,我有个不成熟的尝试,还需继续验证,现在说出来供大家一起实践:前述钓组(假设去8字环调4目),遇到大风走标情况时,原铅座提起一定高度,把主线与8字环连接处剪开,穿入一粒带外挂环的古钟形小铅陀(这种外挂式铅陀过线阻力最小),再拴好原8字环钓组。此时,新加入的活陀是额外的定位底坠,而原铅坠与浮漂间仍然维系着4目平衡系统。鱼吃饵拉动8字环,再经底陀外走线拉动剩余浮力为4目的平衡系统,实现走线钓……此法抛竿满度要稍加控制,不然重坠快速下沉容易使实际钓点前移。另外此钓法送标不易,信号应以下拉为主。(插跑铅图)
F、8字环触底后的变化空间
8字环触底,提铅后,8字环由触底到落底还有一个大约4-5目范围(根据所用8字环重量决定)的状态变化空间,一般浮漂如果不是特意采取无钩调“平水”的话,可能要钓到漂身出水,8字环才会由触底过度到完全落底。此状态范围对付猾鱼、大鱼仍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事实上,无钩调平水(或水下)钓2、3目不提铅,已经被钓手们运用到高密度猾鱼或生口鱼场合。针对滑鱼,该法具有快速穿层击底躲避中上层截扰的目的,而8字环触底前后,若子线够长,钩饵落底速度会较8字环铅座要慢,此时等于创造了一个坠先饵后的特殊动态下摆时机,配合轻钩轻饵,专抓钩饵落底前后的抢口。针对生口快鱼,此法的主要目的则是快速穿层,和稳定压底求双尾…… 钓8字环触底状态,同时提铅,变化范围和运用场合将更加扩展。随提铅高低,子线长短,钩饵轻重不同,动态和静态则可同时兼顾。比如上述无钩调平水钓2目以上,提铅,除铅座以下的第二摆幅放慢外,即使子线双钩最终已经落底,钓组呈8字环小铅触底而大坠悬浮状态,灵敏点大大提高。
“钓高”空间,当超过两钩落底状态后,实际所控制的已经是钩饵“摆放位置”或 “动态”变化的范围了,因此,我们的思想意识也更应该多些“设身鱼的角度”思考才是。
自提铅技术运用以来,钓手们创造出的实战钓法不限于此,因用途各异,不再多谈……
五、饵重及系统其它相关因素
1、饵重因素
根据鱼情的双向变化,“调高钓低”时,饵重基本是受浮漂部分或全部牵制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压目钓”,道理简单,不须细说。而一旦钓目钓高超过基点状态后,钩饵便逐渐脱离浮漂牵控范围,呈自然落底状态,此时则更需要结合鱼情来考虑饵重、饵态、饵性等方面的问题了。状态调钓针对各种复杂鱼情,表面上看似不顾饵重,实则深刻隐含其中!很多有经验的钓手还会把它当作重要的调整变量而加以利用。比如饵料中途加水,表面看改变的是饵料的软硬度和黏散性(软饵更利吸食);而深层的意义则可以通过加水改变饵料的比重,也就等于间接调整了施钓状态,使之更加接合鱼口…
2、其它相关变数因素
状态调钓影响因素,不仅限于配铅多少和钓目高低,除饵料外,子线长短(子线长信号延缓,子线短信号及时)。钩号钩重钩距(不同季节鱼情,选钩轻重大小非常重要,提竿跑鱼或有信号空枪等都与所用钩的大小轻重相关。钩距除前述状态判别记忆用途和不同鱼情鱼种考虑之外,钩距短则两钩间互相牵制作用大,信号偏“钝”,钩距长则“灵”等,都可适度把握)。铅座死活(太空豆稍打开信号舒缓,缩死则及时)。漂形漂号(漂型不同,适用于不同水层不同钓法;漂号选择则与用线粗细和水深、季节、鱼情、钓法等相关)。其它如:提铅高低、糗浮双钩改单钩、牵制风线动态逗钓等等,都可作为状态变量加以灵活运用。状态调钓,因素是综合的,每个小环节都可能改变全局。
六、实战等于简单
以上章节,本人只是从局限角度叙述了状态调钓的基本原理和大致区域,具体的临场运用和应变能力则要靠大家亲身实践不断积累,多说反而无益。
其实,调钓空间虽然无限,但一般鱼情也许仅运用很窄的一段(比如从单钩触底到双钩落底状态)就感觉够用了。但事实上,未触及到的,绝非不重要。“灵极则钝、钝极有灵”是事物的一种客观真理!人为划个笼子,智者不为!
状态调钓,由钓低向钓高的过度,从子线绷紧、钩饵完全被系统牵引,到逐渐释放子线张度,钩饵压底,最终回归自然,完全脱离系统牵制(还包括钩饵下沉过程中的运动状态控制等),目的都是为了迎合各种复杂鱼情的需要。鱼吸饵肯定会因各种条件的不同(如天气、时空、水温、气压、饵性、食欲、戒心等等)而吃口各异。鱼戒心一般时,我们或许凭借调整钩饵触底程度即可把握准确的命中率和速度。但鱼情一旦发展,戒心增强或狡猾成性时,状态“灵敏度”的追求有时不得不退居次位,钩饵“失重”后的自然摆放空间就派上用场了。一年四季寒来暑往,鱼情特殊时,不一定能找到明显顿口!但只要钓组综合到位、意识到位、心中有目,浮标轻轻的一抹一阴一歪一停,都可能是准确的入口信号,只要有命中率就OK。
自然界生口鱼少见世面,为生存需要,吃相比较朴实,对系统状态顾忌不多,有时候甚至感觉怎么钓都有鱼。此时的状态控制有人认为多余…其实不然,钓快钓稳钓长久、或钓多钓大钓出奇也是一名钓手境界和功力的体现,都在个人把握吧…
再比如:早春深秋或冬季的弱口鱼情,该用什么方法配合来钓?说法肯定也不一。有人主张钓“灵”,如“调6钓1、调8钓1”;有人要“钝”,如:“调1钓1、调0钓1”等,到底哪个对呢? 要我看,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冷水近岸多钓鲫鳊(其它鱼种低水温下不太容易咬钩),还要了解寒鱼吃饵的最大特点是“张不开嘴”,吸口极小,有时需要反复轻裹才能进嘴,甚至“唅而不动”。了解这些后,线组——要在鱼体大小和技术保证前提下放到尽可能细(比如小鲫鱼甚至可用到0.2-0.1号线组);钩号——根据鱼口情况相形换小换轻(袖0.5-2、3号之间);漂号——根据水深和风浪因素折中尽量选用小漂灵漂(0~2号等);饵料——合理搭配适口性佳,饵态轻小或用活饵(此季节鱼游动迟缓聚窝意识不强,大窝无益);竿子——调性的合理配用。以上基本条件具备后,至于怎么调钓,则根据个人观标经验和认口能力等,自由把握了……
假如您用偌大的“粗线老钩”调8钓1(饵重可见),追求虚“灵”,小小鲫鱼不知要费多大的牛力才能吸起这样的大颗重饵,并使您“调8钓1”的浮漂产生下拉幅度?或采取 “调0钓1”走极端的玩法,浮漂上牵力处于极弱状态,水稍微深点或稍有风浪水流干扰就完蛋了……这些特殊钓法,虽然都能上鱼,但于此运用,见仁见智。
状态调钓,当您实践到一定阶段后,一定会越来越重视系统综合和相关外界因素的全面参祥!钓组合理配伍首当其冲!条件具备后,依简单原理便可轻松达成调钓。而条件不备,仅把希望都寄托在空泛的调钓“灵钝”上面,本末倒置也!
有人说,悬坠钓法最重要的内容是状态、状态、状态,实际所指——钩饵、线组和浮漂的三项状态。也有人说,状态调钓好似技术上的一层窗户纸,捅破了没啥稀奇,看不明白则易走弯路。还有人说,老手和新手的区别仅在于对“细节”的感悟……
状态调钓看似繁杂,实际运用起来则应寻着掌握原理、勤于实践、自然随意的精神本质走。现场施钓,一切因鱼而动,头脑越清晰、越简单越好。就“钓”而言,功力是知识的积累,实践是技术的保障!经验多了,相信调钓定会成为一种“感觉”融入您的身体!变得自然而然……   

提铅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京郊钓鱼网 ( 京ICP备11049198号 )|网站地图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194号

GMT+8, 2024-5-2 20:44 , Processed in 0.17140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