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验证 百度联盟 百度站长 钓鱼APP 网站排行榜 百度安全联盟 安全联盟 顺义钓鱼网百度验证 搜狗验证 百度验证 站长统计

京郊钓鱼网,钓鱼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501|回复: 6

细说脑线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9-7 22: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手竿底钓时,我们把铅坠落底的钓组称为传统钓法钓组或底坠钓组,把铅坠悬空的钓组称为台钓钓组或悬坠钓组。  要提高手竿底钓钓组的灵敏度,可以采取两条措施:一是缩短脑线的长度,二是提高铅坠离水底的高度。
  第一条措施钓友们比较常用。用传统钓法钓钓友都知道,脑线越短,钓组越灵敏。在钓大鱼的时候,为了增加钓组的隐蔽性,用的脑线可长些;在钓小鱼的时候,要提高钓组的灵敏度,就可以把脑线剪得再短些。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钓组的灵敏,有的钓友甚至取消了脑线,把铅坠直接焊在钩把上,称为朝天钩。单从钓组灵敏度考虑,没有脑线的朝天钩当然最灵敏,只要有鱼吃饵,浮漂就会有所反应,钓手就可以观察鱼吃饵动作的全过程,避免操作失误。朝天钩的缺陷是鱼容易发现钩把上的异物,钓手的动作稍迟,鱼就会吐钩。没有脑线的朝天钩钓组尽管灵敏,经常使用它的钓友还不多。
  第二条措施受条件和技术的限制,采用它的人不多。在台钓未传入大陆之前,它只是少数钓鱼高手的独家看门兵器。要提高铅坠的高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较难。这是因为要这样做,浮漂漂体、漂尖的浮力要适中,漂体浮力小,难以确保铅坠悬空;漂尖浮力大,又不能确保饵钩落底。只有同时具备合适的浮漂和正确的调漂技术,才能又让铅坠悬空,又让饵钩落底。
  短脑线钓组比长脑线钓组灵敏,为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钓友们往往容易忽略,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
  由于铅坠与饵钩之间柔性连结的特点,一个钓组如果铅坠落底,直接影响浮漂沉浮的并不是饵钩,而是铅坠。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饵钩无论怎样变化和运动,只要不拉动铅坠,浮漂都不会有所反应。这个空间范围我们称它为钓饵运动盲区,在水底地面比较平整的情况下,钓饵的运动盲区范围是一个半球体,球心是铅坠,球半径是脑线长度。
  要比较两个传统钓法钓组的灵敏度,只要看钓饵的运动盲区大小就可以了。钓饵运动盲区大的钓组灵敏度低,钓饵运动盲区小的钓组灵敏度高。长脑线饵钩的运动盲区比短脑线饵钩的运动盲区大,因而我们可以说脑线长的钓组灵敏度比脑线短的钓组灵敏度低。
  在浮漂浮力足够大的情况下,如果我们缩短水线(浮漂座至铅坠之间的钓线),铅坠就会离开水底。在这种时候,直接影响浮漂沉浮的仍然不是饵钩,还是铅坠。只要饵钩的运动不拉动铅坠,浮漂还是不会运动。表面上看,这种做法是提高了饵钩运动盲区的高度,但它的实际效果与缩短脑线的效果相同。
  在一定范围内,坠的高度越高,等于脑线的长度越短。在铅坠悬空时,一旦出现脑线垂直于底的情况,也就等于脑线短到了极限,它的实际效果与朝天钩的效果相同,只要饵钩稍有运动,就会牵动铅坠引起浮漂运动。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理解:由于漂体的浮力与铅坠的重浮力差相平衡,我们可以忽略漂体和铅坠的作用不计,直接以饵钩为坠。人们都说长脑线的台钓钓组比短脑线的传统钓法钓组灵敏,这与脑线越短钓组越灵敏的基本法则并不矛盾。
  当然,垂直的长脑线悬坠钓组与无脑线的朝天钩钓组还是有区别的。由于悬坠钓线饵钩运动盲区的存在,在鱼吃饵抬头时,朝天钩钓组没有盲区,送漂距离较大;而悬坠钓组受盲区的影响,送漂距离往往很小。另外,由于台钓钓组一般是双钩饵,它们之间又相互牵制,这与朝天钩钓组也稍有不同。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说,台钓的长脑线实际是传统钓法的无脑线,它既保留了朝天钩钓组灵敏度极高的长处,又避免了朝天钩钩把上有异物的缺陷。这大概也是台钓组灵敏度极高又易于连续获鱼的原因所在。

台钓主线和脑线及钓组
  台钓的钓组设计合理精确,主线、浮头、铅坠、鱼钓、连接具组合和相互配比具有较高的精确度。主线应超过鱼竿长20厘米-40厘米,线的一端需装上数粒太空豆,以阻止浮漂上移。然后再装上浮漂,漂下还需数粒太空豆,以防止浮漂下移。以后再依次装上铅片、连接环。最后为方便系上竿梢,在线前后各绕一个直径为5厘米、1厘米的线圈。母线配制好以后,脑线应选择直径为母线直径一半的鱼线,脑线两端各缚一只鱼钩,按使之一高一低的方式对折,在折线处一个结。然后将打结处穿过母线上的金属环,在双钩的线端绕几圈,最后抽紧脚线。这样一套母线和脚线的制备才完成了。
  鱼线组装好以后,钓组的主要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还需保持铅坠、浮头之间浮力的合理配比关系以及连接具的有效使用。
  台湾钓法中使用何种浮头?
  台钓中的浮头都采用单个立标,多为塑料制的,表面由光洁油漆涂制,并标有颜色鲜艳的彩环,形状为两头细尖、中间略粗的小纺锤形,下水后阻力小,稳定性好。
  浮竿的关键之处在于体表的彩色圆环。一圈圆环叫做一目,从上最细处开始第一节为一目,依次为二目、三目,最大的有8目之多。测试、调整浮头性能好坏,有一个常说的原理叫“调四目,钓二目”。所谓“调四目”就是空钩时鱼坠、鱼钩悬浮于水中,浮漂的上四目露出水面。“钓二目”就是鱼儿咬钩沉底之后,浮漂的二目应露在水面之外。浮漂调整到这一水平:第一,能保证浮标立在水中的稳定性;第二,可使立标反应准确,不至于过于迟钝或过于灵敏。
  但“调四目,钓二目”只是在正常情况下的原理。在异常情况下,如天气闷热、水中溶氧少时,鱼儿吃食动作小,应将二目调为一目或半目。相反在天气情况良好、鱼儿咬钩动作大时,则应二目调整为二目半或三目。
  浮标的质地多为塑料,亦有用动物皮毛制成的,但均要符合前述要求和原理。
  台湾钓法如何调漂?
  调漂应根据天气、温度、鱼情、水情等不同情况,施用不同的调整方法,根据有经验的钓友总结出几点:
  (1) 调灵敏,钓迟钝。水面浮漂保持四目以上;垂钓时水面上浮漂保持二目以上。
  (2) 调迟钝,钓灵敏。水面上浮漂保持四目以下;垂钓时浮漂保持二目以下。
  (3) 调灵敏,钓灵敏。水面上浮漂在四目以上;垂钓时水面上要保持二目以下。
  (4) 调迟钝,钓迟钝。水面上浮漂在四目以下,垂钓时水面上浮漂二目以上。
  如何才能说明你的调漂是准确的呢?
  (1) 浮漂一上一下,短促有力,扬竿有鱼,显示调整正确。
  (2) 浮漂一上一下,缓慢无力,扬竿无鱼,或鱼钩刺在下颚,说明铅片太重,应减轻铅片,增加灵敏度。
  (3)浮漂一上一下,多扬竿无鱼,应加重铅片,减少灵敏度。
  (4)漂浮抖动激烈,扬竿无鱼,应加重铅片。
  (5)浮漂上下快慢不一,扬竿无鱼。应减轻铅片。

台钓灵敏度的理解
  1、钩、饵、线是灵钝的基础
  为什么这么说?浮漂频动却老是扯空,换了同型号的新钩后效果立马改变,这是因为以前的钩子钝了,用新的鱼钩显得灵敏度更高。鱼钩仍然锋利却扯不上鱼,换用别的偏小的钩,效果又变好了。这是因为钩型号不对,大了。钓小的鱼用大团的面饵,提竿不中鱼,换小饵后中鱼率高,这样较小的饵又显得灵敏度高。粗线和细线也有类似的现象。在这里,锋利小钩、小粒钓饵和细钓线显得灵敏度高,是因为它们方便鱼的摄入,一触即挂,不会滑脱。
  我现在用的钩,以伽玛卡兹为例。钓手竿,丸セ、丸袖和伊豆7号用的最多,最大不超过12号。チス钩为0.8-1号,最大不超过2号。
  许多人是抱着钓大鱼的幻想使用粗线大钩和较大块钓饵的,还有不少人是为了节省开支。通常情况下一副粗线大钩可用半年以上,有的周末垂钓族能用二三年。但是我要说,这样做不仅会减少钓获量,而且会大跌频频上鱼的乐趣。我常用的脑线,早春多为0.6-1.5号,夏秋为1.5号和2号;主线,早春为1.5-2号,夏秋为2-3号。脑线越细换得越频繁,就能保证钓线的性能,即使是在早春,对付一二千克的鱼也不在话下。不过有时钩子太细太小,鱼嘴太嫩,挂的不是地方,可能会割豁鱼嘴跑鱼。尽管如此,细线小钩提竿成功率较高,大鱼咬钩的概率更大,这使我一直对小钩细线情有独钟。
  2、浮漂也有灵敏度
  浮漂的灵敏度表现在四个方面:1、漂体的大小;2、漂身的线条及外观;3、浮漂的稳定性;4、漂尾的粗细。漂体的大小和灵敏度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体积大的漂灵敏度差
如何寻找浮标灵敏点
  一支浮标调至最灵敏点,是归灵点。钓最灵敏是平水。一般(高挡)质材好的浮标,90%归灵点在4—6目之间。所以,台钓常有:“调四钓二”作为基本标准。
  怎样找到一支浮标最灵敏点:(以达摩标为例)
  (1)找浮标灵敏点前一天,将该浮标浸入水中浸瀑。次日(12小时后),其在水里所产生的浮力就相对稳定。
  (2)用薄而均匀的铅皮,绑在铅皮座上,(剪铅皮)将浮标调至成平水。
  (3)用尺子将铅皮外露部份(末端),精确地分割成六段(六等份)。
  (4)首先,把第一格铅皮剪掉,使浮标浮出一目。为了稳重起见,剪第一格铅皮时,应半目半目的剪,直到浮出一目为止。如果剪过头(超过一目),则应重新调整。
  (5)按照剪掉第一格铅皮的大小(长短),剪掉第二格,这时,标浮应上浮出二目。依次类推,剪掉第三格时,标浮应上浮出三目。剪掉第四格时,标浮上浮出的不是四目,而是五目。那么5目这位置,就是这支浮标,浮力最大、最灵敏点——归灵点。
  (6)同样,剪掉第四格时,浮标上浮出的是四目,剪掉第五格时浮出的是六目。那么6目这位置,就是这支浮标浮力最大、最灵敏点——归灵点。
  (7)总之,一支浮标剪一格浮一目,剪二格浮二目,剪三格浮三目。依次类推,剪八格浮八目。这是一支普通的浮标(如剪二格浮二目;剪三格、剪四格后,仍然浮二目。这支浮标的灵敏度最差)。

调灵钝依据情况而定

  垂钓者都希望将自己的漂调得很“灵”,只要鱼在水下索食,信息就会迅速地传递到漂上,漂就有反应,上浮或下沉,提竿得鱼。我曾有过一段时间追求把漂调得很灵,认为调得越灵越好,费了不少劲。经过几年时间的实践认识到,一味追求调灵是片面的,调“灵”与调“钝”,应该根据具体环境具体条件而定,就是应该根据季节(气温、风)、水域(静水、流水)、鱼种(鲫鱼、鲤鱼、草鱼、鲢鳙鱼等)、人员(年轻、年老)来确定。分述如下:
  一、季节(气温、风)的区别
  (1)初春、深秋和冬季,天气寒冷,水温低,鱼儿游动缓慢,不爱拿食、摄食时嘴张得小,动作轻微。漂应调“灵”。
  (2)夏天天气闷热,水中缺氧,鱼儿不爱吃钩,摄食时吞吞吐吐。漂应调“灵”。
  (3)鱼最适宜的水温为20~30℃,此时鱼儿活跃食欲旺盛,漂不要求灵,调“钝”一点没关系。
  二、水域的区别
  (1)在静水、清水、浅水和无风时垂钓,漂应调“灵”。
  (2)在流水混水、深水和有风时垂钓,漂应调“钝”。
  (3)在水草中垂钓,漂应调“灵”。
  (4)在经常有人垂钓的水域(鱼塘),鱼被钓滑了,常会出现小漂现象,漂应调“灵”。
  三、鱼种的区别
  (1)钓鲫鱼、小白条等小鱼时,漂应调“灵”。
  (2)钓鲤鱼、草鱼、鲢鳙鱼等较大的鱼时,漂应调“钝”。调“钝”时还可以隐去小鱼、虾抢食的轻微反应。
  四、人员的区别
  (1)年轻人的动作反应敏捷,眼快手快。漂应调“灵”。
  (2)老龄钓者,动作缓慢,视力不佳。漂应调“钝”。
  漂的“灵”与“钝”的简便转换。
  调漂都是漂坠相匹配,重力归零。钓“灵”时,调目等于钓目。钓“钝”时,可采用延长水线长度的方法,把漂调整到一小半在水中,一大半在水上或略斜着即成。当漂平躺在水面时(或下沉),提竿便可得鱼。

脑线究竟多长好
  不管是台钓,还是休闲传统钓,脑线的问题困扰着许多人,钓友们遇到一起的时候,都免不了会谈到脑线在实际垂钓当中的运用。而且每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和道理,有时争得脸红脖子粗。从两.三.公分到二十多公分,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依本人看来都没有错,但是要根据当时的地形.水情.天气.鱼情,灵活掌握不断变化。
  传统钓在中国几千年经久不衰,自有它的博大精深之处,据说亚洲各国的钓鱼技术均来自古代中国。据说有一种转轮钓在我国已经很少用啦!!!但在韩国现在依然盛行,在日本有一种专吃浮食的本土白唧,日本的钓渔人发明了悬浮钓,后来这个方法传到了台湾,经过台湾人的长期摸索和改进,形成了今天的台湾钓法,传到大陆后经过大陆钓友们的探索和发展,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竞技钓。但是追其根源还是中国大陆。
  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到春天有一种钓法更绝,它就是北方的戳茬钓,在早春钓草塘苇子坑,有时根本不需要铅坠儿,长竿短线(注意要细线最好是0.12左右),绑上一个2号或3号伊势尼钩,(最好不要超过四号)绑上一个小号立漂或小号七星漂,(有时连漂都不要)全凭手感找草缝.草洞下钩,钓到高兴时会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任何钓法都不能比拟,那种凭手感钓鱼的感觉好极啦!妙极啦!!!不信你试试,它是其他钓种所不具备的。
  由此说到脑线的长短一定要灵活多变,且记不可呆板,本来嘛?钓技的最高境界就是钓无定法,千变万化妙在其中。春.夏.秋.冬.天气多变,精养塘.混养塘.水库.野坑.大河.韦坑莲菜池,情况不同随机应变,虽说多变但大致有个标准(一)养鱼池精养塘.水库死水,无论台钓传统钓,脑线可稍长大概在10——20厘米左右,可根据情况调整灵敏度,(二)在河里和库尾活水区,则应将脑线适当调短10厘米左右我看可以啦,但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草无草水的流速不同则应区别对待。(三)如果是早春或者在水库野坑钓草洞,脑线再短一点也无妨4——6厘米就可以啦,长竿.短线.小钩.轻坠儿.小漂.尽量的灵活,见缝插针,则别有一翻情趣!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示悬坠底钓法的调目和钓目。

公式一:正常调目=钓目+2粒饵的目数

公式二:最灵敏钓目=调目-2粒饵的目数

公式三:不灵不钝钓目=调目+底钩目数-上饵目数

公式四:最迟钝钓目=调目+2只钩的目数

实际垂钓中,我们可以参考这个公式进行一些垂钓前的准备,对线组的实际灵敏度进行判断和量化分析。比如说:我们在改为钓钝时,钓到多少目时为最钝?改为钓灵时,钓到多少目时为最灵、有可能出现双钩离底?下面我们举例说明调漂公式的应用。

公式一:怎样确定调目。比如我们习惯看水面露出2目,钓目就定为2目。如果拉小饵时,饵在水中对浮漂的压力只有半目,那么我们调3目就可以了——漂调到这种目数,在冬钓轻口鱼时很有用。钓混养大鱼,因钓点远、鱼吃口重、饵料也重,我们应选用漂目较长且粗的“混养漂”,并且调较高的目数。假设每粒饵团的重量也相当于3目,我们习惯看2目,那么我们需要调8目。假设钓混养时用的是漂尾细短的“鲫鱼漂”,调目就须要增加许多。前不久,笔者在参加一次小型比赛时,遇到的是钓大鲫鱼鱼情。因水底杂物淤泥较多,我在调8目的情况下,饵料仍然陷在泥里。钓了很久,逐渐剪铅才钓正常,可惜时间已过,再无回天之力。

公式二:怎样找到“最灵敏”。我们把浮漂调到“最灵敏”时,双钩全部悬浮或底钩擦底。比如调3目,2粒饵团重2目,钓1目时为最灵敏。2008年4月下旬,“龙行天下”一行到荆州有湖南常德参加活动,徐清华老师上演了一出极灵敏状态钓轻口鱼的轻喜剧:连续两场,徐老师的钓位都抽在拐角内凹处,上两场抽在这里的钓友都打龟,徐老师用一只小号的“阿逗”浮漂调灵钓灵,只要出现轻微上顶轻微下顿信号,就会“无中生有”地中上一尾。

公式三:怎样找“不灵不钝”。实际垂钓应用中,不灵不钝的状态是很重要的,它是指底钩完全落底、上钩悬浮或擦底的状态。在“不灵不钝”状态,底钩是完全落底的,上饵的重量是完全被浮漂承担状,从原理看,不灵不钝就是上述公式三。但钓友一般不愿意劳神费力地想“底钩重量”和“上饵目数”。实际应用中,我们把底钩剪去,上钩装正常大小的饵料钓离底(钩不落底)。这时的目数,就是双钩钓时不灵不钝的目数。有了这个基准,再结合实际垂钓时的应变,就可以演变出无穷的灵钝变化了。

公式四的应用:最迟钝钓目。最迟钝的状态,我们可以从浮漂的目数多少进行判断。当钓目等于调目+2只钩的目数时,两枚钩子完全落底,坠子应该悬浮状态,但悬浮的位置可以很高(略小于短子线长度),也可以很低,接近水底。换一种思路:我们在不装钩时半水调漂调到一个较高的目数,对底钓的最迟钝目数就会了然于心。这个目数,在实际垂钓中很有作用,这其实就是“无钩调漂法”。比如知道两枚钩子的目数是5目,正常垂钓时习惯看2目,那么我们就无钩调7目,钓7目就是底钓的最迟钝状态。

上述基本调漂公式,最核心的要求是熟悉鱼饵和鱼钩在水中的重量(目数),熟悉自己的调目和钓目,来了解线组在水下的灵钝状态。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漂调准确,要在调漂后验好调目。验漂时,一是调好的漂在水里泡过一段时间后再复验一下,看看是不是事先前调的那个目数,二是观察浮漂在压水后的反弹的信号,抛竿压水线再向前送竿,察看在多长时间里回复到压漂前的目数,这个回复的速度在底钓逗鱼时可以作为判定鱼讯的参照。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示悬坠底钓法的调目和钓目。

公式一:正常调目=钓目+2粒饵的目数

公式二:最灵敏钓目=调目-2粒饵的目数

公式三:不灵不钝钓目=调目+底钩目数-上饵目数

公式四:最迟钝钓目=调目+2只钩的目数

实际垂钓中,我们可以参考这个公式进行一些垂钓前的准备,对线组的实际灵敏度进行判断和量化分析。比如说:我们在改为钓钝时,钓到多少目时为最钝?改为钓灵时,钓到多少目时为最灵、有可能出现双钩离底?下面我们举例说明调漂公式的应用。

公式一:怎样确定调目。比如我们习惯看水面露出2目,钓目就定为2目。如果拉小饵时,饵在水中对浮漂的压力只有半目,那么我们调3目就可以了——漂调到这种目数,在冬钓轻口鱼时很有用。钓混养大鱼,因钓点远、鱼吃口重、饵料也重,我们应选用漂目较长且粗的“混养漂”,并且调较高的目数。假设每粒饵团的重量也相当于3目,我们习惯看2目,那么我们需要调8目。假设钓混养时用的是漂尾细短的“鲫鱼漂”,调目就须要增加许多。前不久,笔者在参加一次小型比赛时,遇到的是钓大鲫鱼鱼情。因水底杂物淤泥较多,我在调8目的情况下,饵料仍然陷在泥里。钓了很久,逐渐剪铅才钓正常,可惜时间已过,再无回天之力。

公式二:怎样找到“最灵敏”。我们把浮漂调到“最灵敏”时,双钩全部悬浮或底钩擦底。比如调3目,2粒饵团重2目,钓1目时为最灵敏。2008年4月下旬,“龙行天下”一行到荆州有湖南常德参加活动,徐清华老师上演了一出极灵敏状态钓轻口鱼的轻喜剧:连续两场,徐老师的钓位都抽在拐角内凹处,上两场抽在这里的钓友都打龟,徐老师用一只小号的“阿逗”浮漂调灵钓灵,只要出现轻微上顶轻微下顿信号,就会“无中生有”地中上一尾。

公式三:怎样找“不灵不钝”。实际垂钓应用中,不灵不钝的状态是很重要的,它是指底钩完全落底、上钩悬浮或擦底的状态。在“不灵不钝”状态,底钩是完全落底的,上饵的重量是完全被浮漂承担状,从原理看,不灵不钝就是上述公式三。但钓友一般不愿意劳神费力地想“底钩重量”和“上饵目数”。实际应用中,我们把底钩剪去,上钩装正常大小的饵料钓离底(钩不落底)。这时的目数,就是双钩钓时不灵不钝的目数。有了这个基准,再结合实际垂钓时的应变,就可以演变出无穷的灵钝变化了。

公式四的应用:最迟钝钓目。最迟钝的状态,我们可以从浮漂的目数多少进行判断。当钓目等于调目+2只钩的目数时,两枚钩子完全落底,坠子应该悬浮状态,但悬浮的位置可以很高(略小于短子线长度),也可以很低,接近水底。换一种思路:我们在不装钩时半水调漂调到一个较高的目数,对底钓的最迟钝目数就会了然于心。这个目数,在实际垂钓中很有作用,这其实就是“无钩调漂法”。比如知道两枚钩子的目数是5目,正常垂钓时习惯看2目,那么我们就无钩调7目,钓7目就是底钓的最迟钝状态。

上述基本调漂公式,最核心的要求是熟悉鱼饵和鱼钩在水中的重量(目数),熟悉自己的调目和钓目,来了解线组在水下的灵钝状态。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漂调准确,要在调漂后验好调目。验漂时,一是调好的漂在水里泡过一段时间后再复验一下,看看是不是事先前调的那个目数,二是观察浮漂在压水后的反弹的信号,抛竿压水线再向前送竿,察看在多长时间里回复到压漂前的目数,这个回复的速度在底钓逗鱼时可以作为判定鱼讯的参照。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示悬坠底钓法的调目和钓目。

公式一:正常调目=钓目+2粒饵的目数

公式二:最灵敏钓目=调目-2粒饵的目数

公式三:不灵不钝钓目=调目+底钩目数-上饵目数

公式四:最迟钝钓目=调目+2只钩的目数

实际垂钓中,我们可以参考这个公式进行一些垂钓前的准备,对线组的实际灵敏度进行判断和量化分析。比如说:我们在改为钓钝时,钓到多少目时为最钝?改为钓灵时,钓到多少目时为最灵、有可能出现双钩离底?下面我们举例说明调漂公式的应用。

公式一:怎样确定调目。比如我们习惯看水面露出2目,钓目就定为2目。如果拉小饵时,饵在水中对浮漂的压力只有半目,那么我们调3目就可以了——漂调到这种目数,在冬钓轻口鱼时很有用。钓混养大鱼,因钓点远、鱼吃口重、饵料也重,我们应选用漂目较长且粗的“混养漂”,并且调较高的目数。假设每粒饵团的重量也相当于3目,我们习惯看2目,那么我们需要调8目。假设钓混养时用的是漂尾细短的“鲫鱼漂”,调目就须要增加许多。前不久,笔者在参加一次小型比赛时,遇到的是钓大鲫鱼鱼情。因水底杂物淤泥较多,我在调8目的情况下,饵料仍然陷在泥里。钓了很久,逐渐剪铅才钓正常,可惜时间已过,再无回天之力。

公式二:怎样找到“最灵敏”。我们把浮漂调到“最灵敏”时,双钩全部悬浮或底钩擦底。比如调3目,2粒饵团重2目,钓1目时为最灵敏。2008年4月下旬,“龙行天下”一行到荆州有湖南常德参加活动,徐清华老师上演了一出极灵敏状态钓轻口鱼的轻喜剧:连续两场,徐老师的钓位都抽在拐角内凹处,上两场抽在这里的钓友都打龟,徐老师用一只小号的“阿逗”浮漂调灵钓灵,只要出现轻微上顶轻微下顿信号,就会“无中生有”地中上一尾。

公式三:怎样找“不灵不钝”。实际垂钓应用中,不灵不钝的状态是很重要的,它是指底钩完全落底、上钩悬浮或擦底的状态。在“不灵不钝”状态,底钩是完全落底的,上饵的重量是完全被浮漂承担状,从原理看,不灵不钝就是上述公式三。但钓友一般不愿意劳神费力地想“底钩重量”和“上饵目数”。实际应用中,我们把底钩剪去,上钩装正常大小的饵料钓离底(钩不落底)。这时的目数,就是双钩钓时不灵不钝的目数。有了这个基准,再结合实际垂钓时的应变,就可以演变出无穷的灵钝变化了。

公式四的应用:最迟钝钓目。最迟钝的状态,我们可以从浮漂的目数多少进行判断。当钓目等于调目+2只钩的目数时,两枚钩子完全落底,坠子应该悬浮状态,但悬浮的位置可以很高(略小于短子线长度),也可以很低,接近水底。换一种思路:我们在不装钩时半水调漂调到一个较高的目数,对底钓的最迟钝目数就会了然于心。这个目数,在实际垂钓中很有作用,这其实就是“无钩调漂法”。比如知道两枚钩子的目数是5目,正常垂钓时习惯看2目,那么我们就无钩调7目,钓7目就是底钓的最迟钝状态。

上述基本调漂公式,最核心的要求是熟悉鱼饵和鱼钩在水中的重量(目数),熟悉自己的调目和钓目,来了解线组在水下的灵钝状态。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漂调准确,要在调漂后验好调目。验漂时,一是调好的漂在水里泡过一段时间后再复验一下,看看是不是事先前调的那个目数,二是观察浮漂在压水后的反弹的信号,抛竿压水线再向前送竿,察看在多长时间里回复到压漂前的目数,这个回复的速度在底钓逗鱼时可以作为判定鱼讯的参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京郊钓鱼网 ( 京ICP备11049198号 )|网站地图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194号

GMT+8, 2024-5-2 15:11 , Processed in 0.19336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